电话(传真):(029)-86241805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自强西路38号梅苑温泉小区商铺2层
网址:qqa.org.cn
邮箱:qianqianai200909@163.com
为爱守护,静待花开——千千爱残障儿童性教育普及活动纪实 |
|
[ 修改时间:2025-09-22 14:32:51 浏览次数:26] |
一、守护星星的孩子:不可或缺的一课 在性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心智障碍儿童的需求却常被忽视。他们同样面临身体发育、情感萌动与社交关系的需求,却往往因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难以获得适龄、科学的引导。若缺乏正确的引导,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可能让他们在面临相关情境时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处于潜在的风险之中。 科学的性教育对心智障碍儿童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理解身体正在发生的变化,学会基本的卫生习惯,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尊重与平等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走向更为独立的人生。 课程共涵盖青春期生长发育、生殖器官与卫生习惯、自我保护与社交边界三大板块,总计开展14节性教育课,内容全面且分层明确。共有61名心智障碍儿童参与并受益。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初步认识了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了青春期身体发育的主要变化,有了应对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掌握了日常卫生保健常识,并建立起对隐私部位的保护意识。 周老师通过动画视频《男孩的青春期》、图片卡片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为他们设计了3节专题课程:《青春期的变化》《遗精》《勃起》。课程重点讲解这些现象的生理原因、正常性以及如何保持清洁与健康。 课后,孩子们明显表现出更放松的态度。周老师反馈,孩子们开始愿意主动更换内衣,注意个人卫生,还知道:“公共场合勃起可以用衣服或背包遮挡!” 学龄3班:认识自己—陪伴女孩从容迎接月经期学龄3班的孩子年龄在12-15岁之间,班里有两名女生已经历月经初潮,但对身体变化缺乏理解,甚至存在恐惧心理。通过《女孩的青春期》《来月经了》《使用卫生巾》三节课,李老师借助图片展示、卫生巾实物操作、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她们直观了解月经是什么、如何准备和使用卫生巾。 一名之前每次来月经都会害怕的女孩,现在可以自己记录来月经的时间与更换卫生巾的频次,并告诉老师:“不怕,这是健康的表现。”家长也反映孩子更加开朗,愿意沟通身体上的变化。 学龄2班:清洁习惯—从小事做起学会照顾身体学龄2班的孩子们正处于10-12岁这一关键成长阶段,正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建立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一发展需求,司老师给孩子们开展《男孩的卫生》和《女孩的卫生》系列课程,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堂中,司老师采用动画视频、视觉提示卡片、等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身体结构、掌握清洁方法,学会区分男女不同的卫生需求,逐步养成每日清洁、定期换衣等良好卫生习惯。课后有多名家长反馈,孩子现在洗澡不再需要过多督促,甚至还能提醒家人注意卫生。学龄1班:生命的起源与边界—理解出生与公私空间 学龄1班的孩子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针对他们的认知能力特点,老师重点通过《我们是怎么出生的》和《公共空间和隐私空间》两门课程,帮助孩子建立基础认知。课堂中运用绘本讲述、图解卡片、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情景配对游戏等视觉化教具,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孩子们对空间界限的理解更加清晰。在校园里,他们能够准确区分公共空间与隐私空间:知道在教室、操场是公共场合,而卫生间、卧室是需要关门的私人空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还会互相提醒和监督。有老师观察到,当有孩子在教室撩衣服摸肚子时,其他孩子会立即提醒:"这里是公共空间,不能撩衣服”。学前班:保护自己—第一堂身体安全启蒙课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老师将课程重点放在《隐私部位》和《保护自己》上。老师通过卡通图画、儿歌等形式,教会他们“什么部位不能让别人碰”“遇到不舒服要大声说‘不’并告诉老师”。 孩子们不仅在游戏中能正确区分隐私部位学会了基本自我保护技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前对别人的触碰不懂得如何应对的孩子,现在会主动说"不能摸这里"。 学能提升班:情感与隐私—学习表达喜欢与尊重他人对于正在处于社交探索阶段认知能力稍好的学能班,老师开设了《自慰》和《我喜欢别人》两节课程,通过社交故事、讨论辨析等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自慰的隐私性、喜欢别人的恰当表达方式,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不仅明白了自慰是私密的行为,需要在私人空间进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了明显进步。过去,有些孩子会直接用拥抱、拉扯等方式表达喜欢,现在他们学会了更社会化的方式,比如主动握手、口头赞美,或者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爱的陪伴与守护。在世界宣明会与你我伙伴的支持下,本次课程不仅填补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一课,也帮助教师和家长找到了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老师们表示:“普遍存在的对身体认知的不足,是影响心智障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课程体系不仅弥补了知识空白,更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实务技能。可以观察到,学生正在逐步形成清晰的界限感,并能够实践拒绝行为。”我们相信,只有真诚、科学、持续的教育,才能让这些特别的孩子在理解与尊重中,走得更稳、更远。 |